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记者在7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的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年来,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目前,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提档升级、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和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评价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监管不断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理念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据介绍,生态环境部自2017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7批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共命名了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些地区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如同一颗颗种子深植在祖国大地上,让生态文明理念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说。
张玉军进一步指出,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4方面成效。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在创建工作中,相关部门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为硬杠杠,示范区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普遍在省内名列前茅。同时,将近一半的“两山”基地生态状况达到“优”级,生态“家底”越来越厚。二是绿色发展“持续领跑”。聚焦“双碳”目标,创建地区率先推动从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在各省也大都是领先水平。三是“两山”转化“路径更宽”。推动把好生态变成“金饭碗”,颜值变价值,引导各地依托生态优势,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凝练形成“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3种转化路径,以及生态补偿、生态农业等7种转化模式。四是制度创新“走出新路”。鼓励地方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上进行探索,包括海南保亭创新“基础+治理+奖励”的补偿模式等。
张玉军还透露,今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个示范创建项目遴选工作将有新变化。例如,取消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作为准入条件的相关要求;遴选工作的周期从1年调整为3年等。
生态保护与修复监管不断强化
“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开展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人为活动常态化遥感监测,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建立‘监控发现—移交查处—督促整改—上报销号’常态化、全链条监管工作机制,实现生态破坏问题闭环管理,基本扭转了侵占破坏重要生态空间的趋势。”张玉军指出,近年来,生态保护与修复监管不断强化。
其中,“绿盾”行动是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生态空间监管的重要抓手。张玉军介绍,2024年,生态环境部将生态保护红线纳入“绿盾”行动,监管范围进一步拓展。同时,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推进重要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监测、执法、损害赔偿与成效考核等工作,并将重点生态破坏问题及其整改情况纳入生态损害赔偿和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等工作,充分发挥引导、激励和约束作用。
“‘绿盾’已成为自然生态监管领域常态化、标志性的工作。”张玉军表示,2025年,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聚焦涉及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的违法违规开发建设活动和其他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人为活动,开展“绿盾”重要生态空间强化监督,深入推进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
全国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工作是生态环境部履行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职责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值得关注的是,根据第五次全国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结果,黄河流域生态本底脆弱,水资源短缺基本形势没有改变,供需矛盾问题依然突出。受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城镇扩张等影响,流域生态形势依然严峻,生态改善成效还不牢固,气候变化加剧了生态系统风险的不确定性,生态保护修复任重道远。
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推进
“目前,我们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等职责定位,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存在关键问题,正在制定重大工程的细化实施方案,谋划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与预警、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工程等项目。”张玉军指出,生态环境部将从以下方面持续推进工作。
一是系统构建监督性监管体系。建立生物多样性监督性调查、观测与评估体系,搭建监督性调查观测网;编制生物多样性状况和成效评估指标规范,开展全国、重点区域、重点物种生物多样性状况评估以及保护恢复成效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价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日常监管机制。二是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三大目标。针对生物多样性优先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等不同区域,明确差异化保护目标和任务,强化栖息地修复、物种保护等重点领域项目布局。三是聚焦关键技术问题,保护国家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
此外,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标准(试行)》正在征求意见。标准围绕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3方面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突出实用性和准确性,评价方法借鉴国际上生物多样性评价常用的“红绿灯法”,评价结果简单明了且职责清晰。
近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在北京举行。展馆之内,一段可层层拆解的复合管、一只再次上架的饮料瓶、一卷可背胶的防火膜……皆以创新为脉,把“安全”“环保”等关键词写进产品。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正式公布了第二批国家标准验证点名单,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安科院)成功入选,成为我国安全生产领域首个国家标准验证点。
7月17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地方标准《山东省健康企业建设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健康企业建设要坚持以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为重点,全面落实企业职业健康主体责任,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