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珠江水利委员会监测中心站主任李浩在实地考察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原建工公司承建的茂名—云安项目二标段后,对长达68.54千米的管道沿线生态复绿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这里曾是水土流失重灾区,如今摇身一变成为‘生态示范带’。”
该项目二标段作为国家管网集团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县县通工程”的关键标段,不仅肩负着为粤西地区输送清洁能源的重要使命,还秉持“生态优先”理念,走出了一条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该项目启动伊始,项目部便将生态保护置于首位。面对沿线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特殊的水文环境,项目部耗时2个月完成全线勘察,精准识别出1条重点水系,且确定项目区域内不存在生态敏感区。依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茂名-云安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项目部精心编制“一区一策”水工保护方案。
“山区段坡度超25度的区域占全线35%,水土流失风险极高,必须让每一处护坡、排水系统都与地质条件精准适配。”项目环保负责人吴新河介绍,项目引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高风险区域进行动态模拟,提前预判滑坡、泥石流等隐患,从源头上筑牢生态安全防线。
在该项目二标段施工现场,生态保护充满“科技范儿”。针对山区林地施工难题,项目部创新采用“石笼+植被复合护坡”技术,将石笼防护与本土植物种植相结合,增强护坡抗冲刷能力的同时,实现工程结构与自然生态的完美融合。全线累计铺设石笼护坡1.1万平方米,种植固土草皮及灌木超8万株,植被覆盖率较施工前提升17%。
在水土流失防控方面,项目部同样不遗余力。在开挖面实施“即时苫盖+阶梯式复绿”工艺,确保裸露土方24小时内完成防尘网覆盖,并同步播撒速生草种,完善的42个排水系统和30个沉淀池,有效拦截、沉淀施工产生的泥沙和污染物,对周边水环境有效防控。
“台风季是最大的考验,但‘智慧防汛’帮我们破解了难题。”吴新河说,去年汛期,项目部依托气象预警平台提前72小时启动应急响应,转移高风险区设备15台,加固管沟防护设施61处,成功实现“零污染、零事故”。
受碳市场行业扩容消息提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4月份交易活跃度提升。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4月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碳市场交易升温,该月碳配额(CEA)日均成交量...
“十五五”时期,石化行业节能降碳工作的主旋律将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4月29日召开的2025石化产业发展大会双碳与绿色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从电气化、设备更新、碳交易、标准制定等多个方面寻找节能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