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4日,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据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企业反应釜离心母液含有硫化物,生产过程中离心母液输送泵损坏,企业使用临时管线将离心母液接至吨桶转移。转移过程为敞口操作,使用的吨桶又曾经盛装过硫酸,残余硫酸与离心母液中的硫化物反应,生成硫化氢并溢出,致使现场2名作业人员中毒死亡。
类似的事故并不少见。2022年11月25日,陕西一家水处理剂生产企业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企业在使用吨桶转移含硫化铵废水的过程中,吨桶底阀自锁装置损坏,未关闭到位,造成含硫化铵废水从吨桶底阀大量泄漏遗撒,同时硫化铵废水吨桶储存区旁的氯化氢尾气吸收系统多个装置存在泄漏,且吨桶储存区的地势较低,导致地面积存大量的盐酸废液。自吨桶底阀泄漏的含硫化铵废水与地面积存的盐酸废液反应,生成大量硫化氢气体溢出,造成现场人员伤亡。
硫化氢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职业环境最高容许浓度10mg/m3,直接致害浓度430mg/m3,在高浓度(1000mg/m3)环境下,人体吸入硫化氢后可直接导致闪电型死亡。
很多人对硫化氢的认知是标志性的臭鸡蛋味,但有时恰恰是因为“臭鸡蛋味”太深入人心,导致大家对它存在一种误解:只要没有臭鸡蛋味就没有硫化氢。而实际情况是,只有在低浓度的硫化氢环境中,人才会闻到臭鸡蛋味,此时的浓度不会直接导致人员死亡;在高浓度的硫化氢环境中,人是无法通过臭鸡蛋味辨识。这也是化工安全领域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分析上述两起典型事故,最相似的是,一个溶液可以提供酸环境,一个溶液含有负价硫,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这两种物质本不会接触,但由于生产流程的变更或者作业条件的变化,导致这种“没想到”出现在本不是重点风险辨识的环节。很多事故企业员工在事后反思时,第一时间提出的问题总是:“没想到这个地方怎么会有硫化氢?”
为了解决“没想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做一些工作。首先,生成硫化氢的必要条件要有硫和酸,因此管住这两个物质非常必要。如果企业有某一原料含有硫,特别是存在含硫化合物(负价硫),如硫化钠、硫化铵等,必须对该物质的全部流程进行辨识,认真分析其从投料开始到废料处理的全部流程中,是否有哪个环节可能与酸环境接触。这其中有可能是硫化物进入酸环境,也可能是酸液进入含硫反应系统。结合以往的事故教训,有错误投料造成反应釜原本的酸环境中混入了硫化物的;有含硫工艺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环节后,废水中又混入大量事故废酸的;还有泄漏的废酸液在进行处理收集时,与前期积存的硫化物(吸收了硫化物的活性炭)接触的,这些都有惨痛的教训。
其次,从事故来看,目前大部分企业对正常反应过程的风险辨识相对完善,出事故的情况往往因为操作条件、工艺流程、反应设备、储存装置发生了变更,这就要考验企业对作业变更的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在针对涉及硫化物的工艺、设备开展变更管理时,务必要将硫化氢生成风险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研判,同时加强岗位员工应急技能培训,坚决避免遇有硫化氢中毒事故的不当施救,防止事故伤害扩大。
今年以来,江汉油田紧密围绕实现“零伤害”,采取系列举措有效提升基层安全管理人员识别管控风险能力。截至目前,该油田开展基层安全员常态化练兵36次,参与人数179名,完成1858人培训考核取证,一次通过率...
近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应急管理局印发《绍兴市上虞区化工产业改造提升3.0版安全生产对标提升工作方案》,在区内全面启动“3.0版整治提升改造”,营造安全稳定的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环境,加速推进安全生产...
近日,陕西铜川宜君县棋盘202HF井场的欢呼声里,藏着河南油田油服中心HN-XJ108联队的硬仗成果——历经4昼夜攻坚,他们不仅攻克井下管柱卡钻难题,为甲方省下80万元大修费用,更刷新了小间隙水平井...
为持续强化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切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隐患,湖北宜昌市于7月中旬全面启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暨2025年重点工作市级核查,通过“全覆盖检查、多维度排查、严...
中化新网讯7月30日,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获悉,为持续强化安全文化根基,规范生产作业行为,切实保障员工生命健康与企业稳健发展,盐湖股份近日印发了《企业员工安全行为标准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根据沙特焊接工艺要求,今天主要开展组合焊工艺大练兵。”7月14日,中国石化河南油建公司班组长李准带领团队完成了新一轮模拟实操培训,为即将启程的沙特MGS三期管道项目做最后的实战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