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10月31日,清华大学与中国石化集团在京联合举办“2025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论坛。与会专家指出,面向“十五五”,能源行业应聚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和市场调配等方向,谋划减碳转型之路。
“大学是教育、科技、人才天然的结合点,应在‘双碳’领域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教融合、国际合作等方面自觉履行服务‘双碳’的使命担当,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表示,未来清华大学愿与社会各界一道,立足新起点,共创低碳未来。
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赵东从企业角度指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必须依靠技术、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中国石化正在建设运营碳科公司、环科公司和循科公司,依托‘三驾马车’加快打造世界领先的碳减排解决方案、环境综合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服务商,逐步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赵东表示。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挑战,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更需国际社会的集体行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理事长马永生表示,由中国科协指导成立的CCUS国际组织将持续打造国际会议、高水平期刊、行业年报、国际标准等品牌活动,组织和参与系列国际事务,通过中美、中欧、中澳双边技术研讨会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多边平台开展国际CCUS技术交流。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呼吁,新型能源市场不仅要依靠价格和市场机制,还要有调配功能,要加快健全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价格和市场机制。他解释说,能源价格具有复杂性,电力储存成本高,在不同时段因供需变化而价格浮动;能源生产伴随碳排放等社会成本,环境因素会影响价格;电的物流载体——电网的建设技术要求高,如果只靠市场调节供需,可能造成短期能源价格高昂;价格机制也对新能源消纳有重要作用,比如鼓励居民建设储能设施、在用户侧进行负荷转移等。
“园区是实现净零排放的良好载体,在零碳园区建设中,园区企业要抓住构建零碳能源系统、创新商业模式、建设绿色贸易产业基地和构建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机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党委书记、执行局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苏伟认为,零碳园区国际合作也是一大重点,行业要加强政策经验交流,推动零碳技术与国际园区对接,开展海外园区碳资产开发,释放绿色价值与融资潜力。
近日,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中国角,宁德时代举办“驱动系统变革:共创零碳未来”主题边会,并联合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等多家权威机构,共同发布4项关键零...
记者从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简称“氢能促进会”)了解到,近日该会联合40家氢能上下游设备厂家,共同发布《中国电解槽行业健康发展倡议书》,聚焦行业无序竞争、指标炒作、低价倾销等问题,提出10项核心...
11月22日,2025能源转型大会绿色氢能高质量发展专题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指出,中国氢能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正从示范应用向商业化阶段转型。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合储能”)11月17日晚间公告显示,该公司与北美、欧洲、拉美三大区域客户再次签订合计266万千瓦时的储能产品销售合同。天合储能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不包括已签订的框架协...
11月18日,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完成‘十四五’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专场上传出消息,内蒙古主要从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