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化工产业: 乘新质生产力之风 扬高质量发展之帆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这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2024年工作进行的回顾总结,并明确提出今年要把“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作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大工作任务之一。

具有20多年发展历史的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化工产业正全面投入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作目标中,逐步摸索出一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质快车道”。

聚势数智,释放“数字化工”生产力

“整洁有序的生产环境、现代智能的生产设备,只需动动手指,即可实现信息数据共享。”走进湖北三宁公司园区生产一线,探寻藏身于智能制造中的“新质生产力”。

 “生产装置自调投用率提升到99.5%,先控投用率提高到99.7%,石宝山新材料分公司黑屏控制程序投用率稳定在80%以上,硫磺制酸装置无人值守取得阶段性成果,AI视觉已上线运行,为生产装置高效、稳定、智能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酰胺5G智能工厂’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补贴3000余万元,硫酸智能控制入选湖北省首批‘无人工厂’称号,石宝山新材料分公司被评为湖北省首批‘数字孪生工厂’,三宁公司的智能工厂建设成效凸显。”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到。

激活“数智”生产力是大势所趋,更大有可为。以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效生产的应用场景,在化工产业随处可见:安徽昊源公司通过智能工厂的建设,实现了信息数据共享,覆盖从产品研发、原料采购、生产、销售、智慧物流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抓取,同时利用溯源系统实现产品全程质量可追溯、数据可追溯,大大提升了化工生产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现有自动化设施的应用为建设公司智能工厂提供了良好的设备基础。华昱公司持续完善建设智能供销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危化品双重预防信息系统和电子票证系统,基本完成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天庆公司2023年净化、合成装置智能优化项目完工投运,实现净化千方合成气的低压蒸汽消耗降低2%,吨氨合成气消耗降低0.8%,甲烷化装置千方SNG原料气消耗降低0.5%,电耗降低1.5%;2024年热电装置锅炉控制系统优化升级项目预计今年6月开始试运行,投运后自控率达到90%以上,每年节约电量不低于500万kwh,节约液氨用量每天不低于0.9吨……化工产业新质生产力正加速汇聚,以数智化升级推动生产方式的革新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从“根”上改变传统制造模式。

凝心聚绿,焕发可持续发展的新活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在华昱公司废水零排放项目膜浓缩车间,一台台大型过滤器、反渗透装置正在帮助高盐废水进行华丽变身。该公司采用了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通过预处理系统、膜浓缩系统等工艺对污水处理站中水回用后的含盐废水进一步处理,实现废水排放量同比减排43.9%,COD同比减排63.4%,氨氮同比减排49.2%,高盐废水转化为纯净水供厂区回用,产出高品质结晶盐。该公司也成了山西省首家实现废水零排放结晶分盐的煤化工企业,连续3年获得中国甲醇产业大会行业能效、水效“双领跑”标杆企业荣誉称号。

“绿色家底”越厚实,发展的后劲越足。2024年,化工产业安徽昊源、山东联盟、湖北三宁等单位也纷纷荣获2023年度石化行业重点产品能效、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和节能、节水优秀管理者名单。天庆公司加强技术研发,JM-S炉示范项目稳定运行,大型加压固定床气化工艺全球领先;三宁、昊源等公司深耕产品升级,开发出尼龙6、尼龙66、可降解塑料PBAT等新产品;明水、日月等聚焦技术创新,建成了以新型加压气化装置为龙头的先进工艺装置,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化工产业近三年共获得授权专利643项、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省级创新平台 15 家、高新技术企业 17 家、培育科研人员 3000 余名。

向“新”而生,构筑“四梁八柱”产业链

推动大型项目建设不仅是实现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的催化剂。

河南晋开延化公司年产60万吨氨醇搬迁项目2024年开车成功,液氨日产量已突破2000吨。该项目合成装置采用南京国昌15.0MPa低压合成工艺,搭配9.8MPa过热蒸汽驱动离心式压缩机组,所有设备均实现国产化,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在保证生产平稳和产品质量的同时,显著提高了能力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安全、环保和节能减排均符合或优于国家标准。

湖北晋控气体公司年产55万吨氨醇项目以晋城无烟块煤为原料,为集团公司无烟块煤在市场萎缩背景下找到了合适的出路,做出了高效利用的极好示范;新恒盛年产40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搬迁改造项目,开创了开发利用高硫煤资源的新途径,为高硫煤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减少了煤炭资源的浪费,目前正在试车阶段。

同时,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也可以促进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湖北三宁公司坚持走高端、绿色、智能路线,高端化学品主要集中在化工新材料和磷化工领域。该公司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顺利建成投产,纺丝产品顺利产出,充分利用企业自产的氨、氢气、硫酸等原材料,形成了一条从煤化工、磷化工到己内酰胺再到尼龙6的完整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建成后既增强、延伸了企业化工新材料的产业链,又填补了省内锦纶产业链的空白。投资85亿元的30万吨/年精制磷酸项目2024年10月12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采用绿色环保成熟工艺,具有消耗低、产出优、效益佳的特点,整体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建成后将成为省内最大的精制磷酸生产装置。该项目是企业利用自有矿山资源和自研技术扩能、强链的重要措施,将为未来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该公司将着力重点突破和稳定己内酰胺、聚合纺丝等高端产品质量,提升装置稳定和市场竞争力;围绕硫、磷原料进行基础生产及精深加工,各类高附加值磷化工产品覆盖农业级、工业级、食品级高端化学品。

落地一批,投产一批,一个个优质项目正在撑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促使企业行驶在新质“快车道”。

高效融合 书写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新篇章

新型肥料的研发与推广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湖北华强公司和湖北三宁公司等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与市场实践,为新型肥料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农业绿色转型注入了新动力。

湖北华强公司研发的增值增效肥、有机生态肥和功能性水溶肥三大类25个产品,覆盖全国主要农业产区。这些产品不仅使化肥使用量减少15%,还使辣椒、马铃薯等作物增产20%左右。2024年,该公司新型肥料销量达6.07万吨,同比增长173.21%,有机肥销量1.86万吨,同比增长25.37%。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新型肥料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湖北三宁公司推出的“寻原”系列新型肥料,2024年销量达17.95万吨,同比增长13.8%,其中土豆专用肥销量从2023年的4000吨增长至2024年的1.2万吨。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特殊需求,还通过精准施肥减少了资源浪费,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该公司进行高标准复合肥研发试验基地建设,加快水溶肥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开展“万人进三宁”“一田两会”等活动,与农户互动,推广新型肥料应用,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更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实践平台。

 

 

 

 

关键字: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化工产业: 乘新质生产力之风 扬高质量发展之帆
相关推荐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化工产业:五措并举“四新”推广结硕果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化工产业充分依托平台优势,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创新技术和产品,持续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不断推进节能降耗和对标管理,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设施“四新”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2025-03-20     山西能源和化工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化工产业:深化六大提升工程,夯实安全发展根基

面对安全生产的繁重任务与艰巨挑战,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化工产业时刻牢记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干部的第一担当、员工的第一福祉,按照“抓安全、稳生产、找问题、学经验、谋发展”的总基调,持续创优企业安全...

2025-02-10     山西能源和化工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化工产业: 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平稳有序

春节期间(1月28日-2月4日),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化工产业安全无事故、生产平稳有序,完成氨醇产量44.68万吨,其中合成氨30.68万吨,甲醇9.58万吨;尿素39.2万吨,均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2025-02-05     山西能源和化工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化工产业部:坚守岗位,护航春节期间安全生产

春节期间,化工产业部的工作人员每日深入晋城地区化工企业,全力开展督导检查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筑牢坚实防线。

2025-02-05     山西能源和化工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化工产业: 未雨绸缪科学调度 全力保障生产稳定

年末岁尾,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化工产业提前谋划、统筹安排,全面抓好特殊时期生产调度各项工作,全力保障春节期间生产系统“安稳长满优”运行。

2025-01-22     山西能源和化工

晋能装备集团:煤化联动构筑化工产业新优势

  2024年,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以下简称晋能装备集团)坚持煤化联动,做优化工产业,让煤变身为合成氨、甲醇、电、气、油,实现罐中运、管中输、空中送;延伸产业链,锻造增值链,形成煤化联动、多元支撑持...

2025-01-20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