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鲜花献给劳动者,青春的火炬照亮追梦人。
在焊花飞溅中淬炼技艺,在精密仪器前追求极致,让设计图用严谨“说话”,在钢铁滚轮的项目建设现场演绎劳动者的动人诗篇……
在青岛海湾设计院,有许多位奔波在项目建设一线的青年劳动者,他们在项目管理与设计中攻克技术难题、缩短工序时间,成百上千的数据积淀、一次又一次的协调管理,熔铸匠心,推动一个又一个新项目顺利交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聆听项目建设一线“追梦人”的故事与心声······
海湾设计院翟尹辛(左一)
翟尹辛:一名95后的“必答题”
“安全监管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技术活,而是良心活。”这是翟尹辛的工作笔记扉页的座右铭。在这个年轻的95后安全工程师身上,我们既看到了“鸡蛋里挑骨头”的较真劲,也看到了“用科技守护生命”的创新力,更看到了当代青年“强国有我”的赤子情怀。
环氧树脂、环氧氯丙烷、VCM三期、烧碱、乙烯基新材料、速溶粉状硅酸钠扩建……说起他从去年以来就一直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项目,翟尹辛憨厚地挠了挠头笑着说:“不怕忙,也不怕累,最重要的是所有施工人员都能平平安安来项目、平平安安回家去。”
“安全小白”的成长和逆袭
1996年出生的翟尹辛,大学学的是安全工程专业,初来乍到,有着几十年经验的老施工师傅们眉头紧皱:“还是个孩子,能镇得住?”翟尹辛没有气馁,而是用扎实的工作证明自己一定行!他走遍所有的作业面,牢牢记住和严格落实每一条标准规范、操作指南、管理手册内容,对每个项目因地制宜,创新实施分层管理机制,以对现场的充分了解和安全监督“铁腕”,实现“安全小白”的成长和逆袭。
今年年初,翟尹辛根据经验加强了安全考核力度,“回顾往年现场安全管理情况,一般来说,年后复工的1至2个月内往往是事故出现概率最高的时间段。”为避免事故发生,他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加强培训教育,加大日常安全巡检和多科目联合应急演练,让所有人员很快进入施工状态。
为提高工作质效,他紧抓各单位管理人员的检查工作,督促日常检查记录、考核记录,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发现并整改的隐患问题,从查现场逐步转变为带动相关人员共同排查现场隐患,通过健全分层管理机制,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这段时间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南部厂区,距离生产装置较近,重点包括高处、吊装、交叉等作业,以及控制和生产装置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必须确保安全!”翟尹辛说道。
年轻的“黑脸包公”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不留死角”,安全工作原则是翟尹辛进入海湾设计院工程管理部第一天起就坚守的信念,“为安全生产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实现‘零事故、零伤害、零损失’。”这是他的安全承诺,更是奋斗目标。
每天早上7时许,翟尹辛准时到岗,从每一张作业票办理开始,一直忙碌到夜幕降临。“还有作业监护、夜间专项巡检和值班等,作为年轻人,更应该义不容辞。”翟尹辛说道。安全管理要做到“婆婆嘴”“兔子腿”“老鹰眼”“包公脸”,别看他私底下常是乐呵呵的,但一到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立刻就会化身“黑脸包公”,针对部分安全管理人员存在的被动管理“救火”“选择性忽略”等问题,他毫不手软,一方面耐心地与每个施工单位沟通,一方面又严格根据标准规范实施安全违章处罚、督促整改等“雷霆手段”,强化现场安全管理精细化。
春风拂面,万物竞发。今年,翟尹辛计划趁着年轻,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加强学习,考出相应的资格证书,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面和管理能力,在助力海湾集团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施展才华,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海湾设计院张家星
张家星:是工作,更是责任
“把图纸上的线条变成屹立的装置,是工程人最骄傲的浪漫。”每当夜幕降临,张家星看着装置区的灯光如星辰般亮起,所有的汗水都化作了沉甸甸的成就感。
海湾设计院工程管理部张家星工作经验丰富,从精进的工艺专业逐步延伸至施工全项,从扛下环氧氯丙烷项目现场施工管理的任务起,他迎来了科学统筹与高效管理的舞台,更迎来了项目特殊情况下突破工程建设难点的考验。
“高峰期要管理现场五六百人,管理整个项目所有主装置、罐区、装卸、外管施工……”一直到项目尾声的仪表调试、单例试车,以及将来的联合试运转、投料等,张家星又全程见证了一个项目从零到一、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累并快乐着”的过程。
“环氧氯丙烷项目有它的特殊性,难在内衬特材管道数量多,遇到碰撞问题调整,就需要增加管道,采购周期至少1个月,还有变更新增、预留段等各种问题,导致内衬管道施工进度慢。”张家星回忆,这项工作集中在去年9至12月期间,为赢下这场与时间赛跑、与寒冬对抗的“战斗”,他反复奔忙在现场,与施工团队协调、沟通、探讨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设备安装完成146台,工艺管道焊接安装11万DB,内衬管道安装完成16万DB……直至看到一个个数字成效。
正所谓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到现场去看到的全是办法。他说,现场出现的问题,一般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到现场查看永远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在海湾设计院工程管理部,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工地人”,做到了和工人师傅同作息:从早上办理施工票证许可、开始施工,直到下班,大家无一不是全程在场,遇到节假日的轮休也首先保证人员数量、专业分配,完全不影响项目管理现场的运转。项目管理千头万绪,张家星时刻牢记应理清思路,抓住关键、主要工作进行推进。平时施工过程中各类材料、设备、工序验收非常多,因此各类验收占用的精力和时间也很多,为不影响对现场的把握和了解,他向自己“要时间”,坚持“当日事当日毕”,理清当天的工作重点难点,坚守岗位确保施工质量。
“如今,项目建设进入收尾阶段,为保障如期联动试车,我们必须更加铆足干劲,因为我们肩负的质量和安全责任重大。”不论风雨、不论骄阳,张家星一趟趟在工地巡检、安全维护,穿梭在不同的施工单位之间发现问题、帮助提供解决方案,常常是嗓子沙哑了才想起喝水。但在他心中,感受到的是更多的满足与成就感,“因为在项目建设取得成绩时,有很多能力都得到了历练,‘战斗力’也更加强悍。”
现在,他充分熟悉各个专业图纸,对于很多施工错误的地方能立即发现,施工前会组织大家进行图纸会审,审查出图纸中不合理及错误的地方,反馈设计答复;对于不符合规范和图纸要求、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的产品,他明确作为项目管理者的态度,对现场问题处理及时严谨。
恰趁春风起劲帆,勇敢追梦的路上,海湾设计院的“工程人”以涓滴之力汇沧海,以荧烛微光映日月,就像张家星所言—这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和荣耀。
海湾设计院马磊磊(左一)
马磊磊:交出圆满的“青春答卷”
在董家口园区青岛海湾化学15万吨/年环氧树脂项目建设现场,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项目现场管理区域负责人马磊磊。从桩基施工到设备安装,从管线铺设到投料试车,马磊磊带领团队以“钉钉子”精神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从2023年9月项目启动至今,用几百个日夜的坚守,交出了一份“零重大事故、质量全优、进度超前”的青春答卷。
工程质量的“守门人”
“现场区域负责人就是要统筹整个项目的所有施工环节、细节,不论白天还是深夜,只要有施工,我就会在现场。”听起来轻松和平常的一句话,是马磊磊一年半以来扎根项目施工现场、每天奔走两三万步、科学协调每项施工,并保障高效高质量完成任务的生动写照。
前不久在施工现场见到马磊磊,刚组织开完施工协调会,又赶忙根据施工联系单的线索来到现场处理的他,安全帽下的汗水来不及擦拭,风尘仆仆却又雷厉风行。他说:“依据施工规范和设计,图纸是施工管理核心,唯有有针对性地做好施工管理,才能做精品工程。”对他自身而言,就是切切实实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施工中,高标准服务于现场施工管理,做好执行标准,带头遵守规程、规矩,查隐患、抓规范、不断揭示问题,做好应急防范、应急处置。
回顾过去一年多以来每一道工序的施工管理,马磊磊总是第一个提前勘察现场,确定运输路线,吊装站位路线;以“火眼金睛”应对现场安全检查确认、安全技术交底、工具器检查,严守安全施工“生命线”;每天深夜,他都会把当天的所有施工问题汇总、第二天的所有工作做好规划……以万全准备,应万一之需。
马磊磊感慨,只有多用心、用脑,用实际行动,从现场安全抓起逐渐到质量,再到工期,才能做好施工计划的完善落实,实现进度、质量、安全“三同步”。
项目建设的“大家长”
在完成这段时间的仪表安装、土建施工收尾等工作后,后续设备试车、联动调试等工作摆上日程。按照施工计划,2025年安全交付试生产的目标近在眼前。每天不断在现场巡检的马磊磊更忙了,“有关于质量和安全的每个步骤都要再细化,从开始到最后的每一工序都要再反思。”马磊磊说道,“越是在最后的关键时期越要提醒自己不能松懈,时刻保持管理耐心和清醒的头脑,克服焦躁情绪。”
“把项目当成自己家,把工作的事儿当成自己家的事儿,才能更好的管理。”马磊磊坦言,这是自己见证过一个个大项目的交付生产后,养成的基本态度。如北区PVC2期3期、聚苯乙烯厂、双酚A厂等大项目,都有着马磊磊的奋斗身影。现在第一次独立担当一个项目的管理区域负责人,他更加以身作则,用心和努力地对待每项工作,“要全面抛弃动嘴皮就可以管理现场的不好习惯,管理现场凡事要有依据,现场施工存在的问题,及时发下到施工单位,作为施工管理改善的凭证。”“对第二天现场会进行的特殊高危险施工,必须落实好每一项安全措施,不达标不施工。”
为增强团队凝聚力、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家的力量都拧成一股绳,他还善于科学利用现场施工协调会来进行施工管理,“不要怕麻烦,不要怕啰嗦,有问题或技术难点就及时开现场会交流,协调处理现场事宜,并且绝不拖沓,保证按照内容及时督促、落实提高工作效率。”
如今,对马磊磊而言,最欣慰的不是项目即将竣工,而是在“打硬仗”的过程中,他又历练了本领,积累了经验,见证一个个历史时刻的诞生。“成就感一定是有的,但依然要更加努力。”马磊磊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因为在他心中,工程收尾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
海湾设计院郝小磊(左一)
郝小磊:打通“绿色通道”
“图纸上的每根线条,都是对客户的承诺。”海湾设计院工艺二室项目经理、主任工程师郝小磊用扎扎实实的现场服务记录,打通项目管理和设计服务“绿色通道”,交出了常驻项目现场高效服务的优异成绩单。他的工装口袋里始终装着“法宝”:测距仪、工程日志本……这是新时代工程管理者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生动写照。
全天候服务
“郝经理,EDC中间罐区有些问题需要您来解决一下。”接到工程管理部刘佃祥现场打来的电话,VCM三期项目设计经理郝小磊火速赶往现场。
“VCM三期与其他项目不同,新建装置可能会与现有装置之间发生衔接问题。”郝小磊说道。考虑到该项目的特殊性,自去年12月至今年3月份,郝小磊常驻在项目现场,全力做好设计服务工作。
2024年,郝小磊参与海湾化学40万吨/年乙烯氧氯化氯乙烯扩建项目的收尾工作,加入环氧氯丙烷焚烧装置焚烧项目的项目组。“常驻现场,是为了保证将问题实时发现、实时解决。每次问题经过实地勘察、沟通了解、群策群力后,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我心里就很踏实。”作为工艺室的一名老员工,郝小磊在承担多个项目设计工作之余,仍主动扛下重大项目的现场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默默守护着每一个环节、每一条管线的顺利推进,以科学统筹与高效管理推动项目高效建设。
从入驻项目现场开始,郝小磊全面梳理制约建设进程的关键因素,主动与相关方沟通确认,科学协调各个工序,力求每个环节无缝衔接、高效推进。在项目前期建设阶段,提前开展“三查四定”工作,通过早发现、早解决问题,最大限度避免因后期整改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下降。归纳影响项目质量要素,针对关键环节,通过多种培训和竞赛等活动,提升工程质量。
今年第一季度,ECH焚烧项目和VCM三期进入施工尾声阶段,郝小磊继续带领项目组完成施工阶段的图纸配合工作并做好现场服务。海湾化学和海湾精化的一些技改工作也进入项目实施阶段,他在随身携带的工程日志本上,密密麻麻细致记录着每一项设计、服务、监督、管理等工作,时刻提醒自己“每天要带着任务去工作,现场问题不过夜”原则,全力确保建设目标实现。
全周期赋能
管理创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为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海湾设计院从去年开始制定详尽的三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梳理和优化管理流程,经过多方努力和全员共同参与,顺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初审认证,标志着企业在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上迈出重要一步。
三体系认证通过后,海湾设计院开始进一步完善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工程项目管理的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环境和安全三大领域的协同推进。质量方面,加强项目过程管理和风险管理,持续提升技术服务能力;环境方面,以“环保优质”为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推进绿色发展;安全方面,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专项检查,切实保障员工的健康权益和安全保障。
作为三体系的受益者和实践者,郝小磊深有体会。坚持质量、环境、安全要素“跟着项目走”,郝小磊在扎实推进现场项目服务的同时,聚焦技术改造和技术措施优化,持续为企业提供技术升级服务,同时对石化项目的规范、安全控制要求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坦言,“对我自身来说,是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更让我将现场获得的经验分享给团队,大家一起历练、进步,从不足中优化、完善,以此形成正向循环,工作业绩越来越突出。”例如,提高对项目的把控能力,不能多数时间都盯在自己的具体工作上;加深对工艺的知识,提高对细节的认知,具体到每一阀门的型号、内件、密封的区别与选择;还有对管道、管件、各种材料的规范了解……
以设计为原点,贯通“策划—设计—工程—投产—运维”全价值链,构建项目生命周期的数字闭环。在海湾设计院全链条周期服务模式的助力下,郝小磊带领团队让设计创造的价值贯穿项目始终,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贡献青春力量。
海湾设计院刘佃祥(左一)
刘佃祥:重新定义90后的担当
“经历了VCM装置从无到有,期间充满未知与挑战,更多的是收获和成长。将自己所学所会全部应用到新项目建设中去,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是满满的成就感。”
31岁的海湾设计院工程管理部员工刘佃祥,是海湾化学40万吨/年氯乙烯扩建项目的区域负责人。该项目总量大,工艺关联性强,施工单位多……面对重重挑战,他展现青年担当,更锻造团队合力。他说:“只有促进土建与工艺及设备专业的相互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为建设单位服务,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项目区域负责人就像“人字形齿轮”——既要把握战略决策方部署要求,又要驱动执行方千头万绪的执行,唯有24小时全时咬合,方能保证整个系统精准运转。
2024年是VCM项目从土建转向安装的重要一年,刘佃祥带领团队将主要精力从土建施工管理转向工艺管道安装、设备安装方面。2025年又是接续不停地收尾,力争严格按照时间“倒逼”任务:工艺管道安装完成装置试压、吹扫工作,后续防腐保温及电伴热施工;设备单机试车;伴热施工及保温施工;仪表安装并完成全部调试;污水处理计划,具备试车条件……
“问题不过夜、脚步不停歇、标准不打折、责任不悬空”,听着他的“十二时辰”介绍,就像“时间战场”,从晨会备战,到三维巡检,再到跨界协调,甚至挑灯夜战、应急处突。刘佃祥坦言,自己是边干边学,在一次次应对中,提升着自己进度管理以及现场协调的能力。随着问询电话一遍遍响起,他的大脑也快速运转,迅速回应着对方,并赶到下一个现场处理和解决。
凭借“白加黑”的拼搏、“钉钉子”的韧劲、“啃硬骨”的担当,他管理着现场500人的施工队伍有序高效开展施工建设,边查边改,节省工期。面对从无到有的一项项“战果”,他带领团队没有丝毫放松,而是不断反思与积攒经验。
“我还有很多不足,在项目中要积极掌握整体施工进度。如影响现场工艺管道施工的设备到货进度、工艺管道施工进度、材料到货进度等。要更积极完善‘三控、三管、一协调’中的进度管理以及现场协调工作。”
重新定义90后的担当,他让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绽放,证明奋斗是青春最亮的底色。
近期,青岛碱业成功签下白元高端产品订单,企业小苏打厂立即启动全面质量管控机制,提前开展设备测试与工艺优化,并制定了《白元产品生产指导书》。
格言:医者仁心,仁者爱人。在青岛海湾实业公司旗下的职防院,宋鹤韵正在药柜旁为居民查找药品,作为内科女医师,今年是她工作的第28年。几十年来,她不仅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力量,更是社区居民心中的“健康守....
格言:用专业赢得信任,以温度守护客户。 “要想做好销售工作,最重要的是真诚,其次是建立信任。很多客户更倾向于与可信赖的人沟通交流,所以要通过真诚、专业的态度来赢得客户的信任。”说起营销经验,张伟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