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化工区结合交通运输部开展的春运及春节假期水上交通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依托建成的智慧海事系统,全面加强船舶运输和作业中的重大安全风险和隐患监管治理,以“智慧”之谋精细服务,以“创新”之举提质增效,有效提高了园区预防治理和协同治理的智慧化管理水平。
近年来,上海化工区构建园区危险品船舶全过程智慧监管的海事治理平台,积极推动智慧海事一期、二期项目建设及迭代更新。尤其是园区智慧海事二期建设成果的全面落地,不仅为园区危险品船舶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全国化工园区数字化转型树立了标杆。
完善信息 构建全方位感知网络
据上海化工区海事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化工区智慧海事立足“平台+园区”融合发展总体要求,持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布局。通过优化升级硬件感知设备,引入AI智能监控和无人机巡航技术,初步构建起覆盖船舶进港、航行、锚泊、作业的全域化智能感知网络。
与此同时,依托全国海事数据中心资源,上海化工区智慧海事系统实现了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安全防护能力的全面提升。其中,在网络安全方面,智慧海事二期项目建设成功将带宽从30兆升级至千兆,并通过商用密码技术应用和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连续三年在公安部与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实战演习中表现优异。这些成果为园区危险品船舶全过程监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全流程协同 提升监管服务效能
上海化工区智慧海事建设以数字平台为主体,落实风险隐患治理“一域一方案”,打造船岸界面“一链一应用”,提升服务效能“一园一平台”,突出了区域间、产业间、方式间统筹融合发展,强化了海事在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服务的全流程协同,提升了系统治理水平。
上海化工区通过数字化改造全面赋能风险隐患综合治理,实现了风险隐患全要素的图斑化展示、可视化监控及流程化管理,达到了“全员参与”“要素统管”“层级可视”“履职可溯”的建设目标,“双重预防”数字化系统已经在上海海事局全面推广使用。引入“网络靠泊、光谱检测、泊位俯瞰、智能安全帽”等新技术应用,开展违规行为AI动态识别试点,实现了28项液货船智能报警,初步完成了从现有静态的“无接触记录”远程核查到“动态”实时识别监控的升级。
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见缝插针、争分夺秒”的全程盲航服务模式首次实现危险品船舶的“四直”运行(直进、直出、直靠、直离),充分展现了智慧海事在提升海运效率方面的显著优势。
数字化应用 打造现代化管理范例
上海化工区积极打造智慧海事数字化应用场景,在应急处置方面,通过升级危险货物应急处置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将一期的应急响应“清单式”处置模式优化为“棋盘式”统筹掌控,应急处置效率节节提升,应急响应时间从最初的半小时缩短至2分钟以内。在绿色低碳管理方面,园区通过无人机巡航、岸电使用电子联单管理等创新手段,实现了船舶污染物排放的全程监管,同时,碳排放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的完善也为园区践行“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介绍,上海化工区依托智慧海事项目,孵化出上海海事局一网统管系统,10多项场景应用成功复制并成为上海海事局一网统管标配功能,实现了“让数据产生智慧,让智慧产生效能”的设计目标。
上海化工区海事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上海化工区正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依托智慧海事系统海量数据资源,将继续坚持统筹谋划、数字赋能、协同联动、质效齐升,持续探索实践园区液货船六大环节暨六个场景的全过程智能监管,进一步激发数据活力、提升预警能力、突出精准定位、实现立体监管。
3月31日,2025年淮安工业园区(深圳)投资环境推介会成功举办,来自珠三角地区100多名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商协会代表欢聚一堂,共谋发展。
“这周派出了川滇黔渝和两湖两广的小分队,下周还要再安排两个分队。”在自贡市沿滩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江茂林的办公室,他正忙着安排招商事宜。“我们绘制了盐氟硅主导产业链‘三图一表’,这个月起全面开展外出攻...
4月3日,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良通主持召开工业经济指标调度会议,围绕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经济指标完成进度等重点内容展开交流,并对联网直报期间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近日,阿拉善高新区开展“异地事项跨域办”,全力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打破地域与部门之间的壁垒,有效解决企业和办事群众“多地跑”“来回跑”等问题。
4月1日,西安高新区与西北大学法学院合作设立的西安高新区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校地合作共育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迈入新阶段。
近日,又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与衢州智造新城管委会签订落地协议,计划投资58亿元,建设年产200台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产业化基地,布局国际化航空产业园。这是衢州制造新城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的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