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国煤科煤科院自主研发的“煤气水内循环减量化技术”顺利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权威技术鉴定,在工业燃气煤气水处理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的关键突破,为分布式工业燃气常压固定床气化炉用户带来绿色发展生机,展现出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鉴定会专家组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湖北省陶瓷协会等7名专家组成。专家组表示,该技术创造了生产流程自净化的新模式,为工业燃气领域常压固定床气化装备提供了全新的绿色转化路径,对推动行业减污降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技术针对建陶、铝业、镁业、玻璃等分布式工业燃气领域存在的含酚煤气水低成本处理难题,首创“余热驱动——物质内循环”技术路径,通过多界面传质器、梯级换热器等核心设备,将气化粗煤气余热转化为系统驱动力,使高污染含酚煤气水在经过热化学转化后,直接作为气化剂进行回用,系统构建起“污染源即资源”的闭式循环体系。依托该技术,煤科院于2023年11月在乌兰察布建成运行的首台套示范装置正持续释放生态红利,目前已累计处理3台20万Nm3/d规模气化炉煤气水近万吨,实现含酚煤气水减量90%以上,新鲜水耗降低50%以上,煤气水处理成本降低80%以上,每年为企业节约含酚煤气水处理成本近千万元。
据悉,目前全国在陶瓷、建材、铝业等多个行业有近千台常压固定床气化炉,每年预计产生300多万吨煤气水。煤科院“煤气水内循环减量化技术”通过化工行业的权威技术鉴定,将为工业燃气常压固定床气化炉节能改造、降本增效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9月24日下午,河南煤气化公司“迎中秋庆国庆”职工文体活动在义马郑州两地同时开赛,现场职工热情高涨,在趣味竞技中共享佳节喜悦。
为全面提升职工技能水平,深入实施技能提升与素质登高工程,落实“技能河南”建设要求,日前,河南煤气化公司以“强技能、优服务、树新风、争出彩”为目标,精心组织开展2025年职工技能提升系列活动。
9月22日,从中国化学天辰公司(简称天辰公司)获悉,近日,天辰公司与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内蒙古恒坤化工有限公司签署年产260万吨捣固焦及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年产130万吨捣固焦配套LNG装置)焦炉煤气制LN...
截至目前,中国化学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和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5台JM-S炉,在湖北晋控气体有限公司年产55万吨氨醇项目上运行稳定,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全流程合成氨单位产品能耗1130千...
我国半废锅煤气化装置运行诞生一项新的世界纪录。截至9月11日,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2000吨级半废锅航天粉煤加压气化装置(下称“半废锅航天炉”),在安徽昊源化工集团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