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新材料中试基地:“三链”联动跨越成果转化鸿沟

春节一过,浙江湃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健就马不停蹄地对中试项目进行调试和收尾。顺利的话,今年3月他们的聚醚酮酮及其复合材料项目就能投产,届时将填补国内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的市场空白。

项目中试的地方就在绍兴上虞新材料中试基地——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新材料创新基地。不少实验室或企业的研发成果在规模化生产前,都会来此“历练”一番。至今创新基地已吸引17个中试项目,其中3个项目完成试验验证,准备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

中试是连接原创科研成果和产业化的桥梁。如果说原创科研成果解决的是“0到1”的问题,中试就是要解决“1到100”的落地问题。在现实中,成果和应用之间一直存在着一条鸿沟,甚至被业界称为“死亡谷”。

“中试门槛比较高。”创新基地总经理赵伟表示,由于这些新成果涉及新技术、新工艺,相应的安全风险和环保风险就比较高。此外,中试还需要专业的工程化团队,动辄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资金投入,还有较长的时间周期,这些都加大了企业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难度。

在新材料领域,企业对中试平台的需求格外迫切。赵伟解释说,由于新材料更新速度较快,企业更需要高效的中试平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18年,上虞探索“政府+市场”合作模式,与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创新基地,这也是国内新材料领域首个市场化运营的专业化中试平台。

创新基地11号车间正在开展吴健他们项目的中试,车间能源供应、污水处理等设施一应俱全,俨然一个缩小版的工厂。吴健表示,如果这些设施都要企业自己装备,至少需要1亿元的资金投入,而在创新基地的支撑下,他们只需花费1000多万元添置研发设备,极大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玮博杰生物材料(浙江)有限公司创始人王钢也有同感,此前由于找不到中试平台,他们一项国际领先的产业项目一度难以落地。如今有了平台做验证,科研就没了后顾之忧。

行业工程专家也是中试的一个关键要素。实验室条件与工业化生产条件差异巨大,实验室里的成果到了生产车间可能“水土不服”。比如实验室操作通常是间歇式的,也几乎不需要考虑环保问题,而中试则需要解决连续化生产、设备适应性、控制化问题并满足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创新基地背靠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打造了由院士领衔的30余位专家组成的中试专家联盟,可以为中试项目的工程化提供技术支撑。

经过几年运营,创新基地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全周期管理办法,明确了项目入驻、审批、建设、退出等规范流程。

针对中试存在的失败风险,上虞还发布了国内首个新材料中试风险减量方案,协同政府、保险、银行、基金等多方力量,为中试项目提供兜底服务。

当下,依托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的产业技术及产业发展资金,一个“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三链联动的发展生态正在上虞形成。其中,产业链主要聚焦上虞优势产业,积极推动引进项目本地落地、转化。目前,入驻创新基地的几个龙头企业项目已经计划在本地落地投产。

相关推荐

杭州高新区(滨江)举办招商大会

2月13日,杭州高新区(滨江)在“滨向未来江潮澎湃”招商大会上,发布了一系列新的招商举措,进一步明确了区域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战略。

2025-02-18     中国化工报

苏州3个经开区公布“双碳”试点方案

近日,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印发〈首批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正式向外界公布了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双碳”试点建设方案...

2025-02-18     中国化工报

清远高新区成立高技能人才培养联合体

广东省清远市技师学院“高新产业学院”合作签约仪式暨清远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联合体成立大会近日在清远高新区举行。

2025-02-18     中国化工报

宁夏培育壮大新材料集群行动方案发布

近日,宁夏制造强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自治区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2025-02-18     中国化工报

昆明高新区聚焦主导产业建设质量强区

在云南省率先推出知识产权全链条扶持政策、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多元化风险分担机制,打造全国首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设立西南首只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园区获批全国首批、云南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

2025-02-18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