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化工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变局,市场环境布满重重挑战。朗盛在严峻的市场考验下,展现出非凡的适应力与坚不可摧的韧性。正如朗盛大中华区总裁罗高名所说:“随着新年钟声敲响,朗盛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25年,并将会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向成功。”
多元需求催生创新成果
罗高名认为,中国市场未来所展现出的丰富多元需求,将为朗盛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广阔的试验田,必将催生出众多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创新成果。
他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朗盛满怀期待,将在中国实现的创新成果推向朗盛全球市场,为全球产业的低碳转型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完善的产业链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为朗盛在中国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朗盛将不断研发新技术,例如生物基产品和碳足迹测量软件,以促进低碳市场的发展;致力于通过创新推动行业和全球价值链的转型,为实现更可持续的未来贡献力量。
他说,朗盛将通过不断优化内部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企业未来复苏和增长打下坚实基础。朗盛将继续关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通过创新和转型来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从而推动相关业务的持续增长。
“展望未来,朗盛将继续秉持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紧密沟通与合作,共同构建—个更加绿色、循环、低碳的化工生态系统,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2025年。”罗高名表示。
坚定不移深耕中国市场
罗高名表示,朗盛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坚定不移。为了推动公司业务增长,朗盛将持续扩展和深化其在中国的业务,确保与中国市场的发展步调一致。他说:“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预计到2030年中国化工市场将占据全球市场的一半。这就更加坚定了朗盛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朗盛愿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
他分析,当前,中国在全球化学品市场中的角色已经发生改变,即从全球主要制造中心变成了全球举足轻重的消费市场。这表现在全球化学品销售额中,中国占比高达40%,这个数值有望在2030年增长到近50%。这一市场转变促使朗盛加大产品本地化,以满足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的需求。
“对朗盛而言,中国不仅是一个市场,而且对朗盛全球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朗盛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未来,朗盛会继续立足中国,加强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以创新驱动可持续未来。”他如是说。
创新为本土化服务
3年前,朗盛在华布局启动其亚太应用开发中心(AADC),拉近了与中国客户的距离,结出累累硕果,以创新践行化工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罗高名表示,AADC在3年时间里提升了创新能力,并且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中国及亚太地区客户对于本地化、专业化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迫切需求,并为之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面对持续的市场挑战,朗盛深刻认识到,仅仅依赖外部市场的复苏并非长久之计。明智的做法是从内部着手,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全面加强公司实力。
他说,AADC专注于创新,旨在应对化工行业的不断进步和需求升级。该中心的成立不仅增强了朗盛在本地的创新能力,还整合了其多部门的研发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强的技术支持。该中心成立时专注于3个业务部门:聚合物添加剂、润滑油添加剂和聚氨酯系统,随后增加了第四个业务部门——材料保护品,并配备了专业微生物实验室。该中心的运营不仅体现了朗盛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也成为朗盛全球创新战略的关键部分,对提升公司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技术研发和全球创新战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罗高名表示:“AADC的成功发展不仅可以带领朗盛走向未来,还可以在中国市场实现盈利、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面对销售市场的风云变幻,朗盛除了凭借团队间的高效协作与不懈努力,更重要的是依靠强化本地创新能力,提供本地化、专业化以及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才能有效应对并化解销售危机,从而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屹立不倒。”
2月19日,路博润在上海发布《新质消费——车衣产业增长新动能》白皮书,并宣布位于上海生产基地的应用于漆面保护膜(PPF)行业的ESTANE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新生产线正式投产。
2月13日,世索科全球执行副总裁、可再生材料和生物技术平台全球负责人ThomasCanova在世索科上海科技园展开工作访问,并诠释了此次与恩和生物签署协议、建立战略合作的意义。
近日,南非石化巨头沙索与全球矿业公司英美资源集团及其子公司戴比尔斯签订了一份联合开发协议,以试点生产可再生柴油的原料,布局在南非建立可再生燃料价值链。
近日,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发布公告,宣布收购比利时世索科的液晶聚合物(LCP)树脂业务。此次收购整合旨在强化应对市场新需求的能力,并进一步扩大其LCP业务,尤其是在信息通信技术和移动应用领域。
近日,科慕公司在其第四季度电话财报会议上宣布,该公司已于1月批准退出表面保护解决方案(SPS)业务,并将在2025年第二季度末停止SPS产品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