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6月19日,2025第三届有机硅技术与应用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会议围绕“百年变局 企而望硅”主题,聚焦“硅基新能源+硅基新材料”的技术与应用创新思路,业界专家共同探讨有机硅行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中国电科院高电压试验室主任邓禹指出,创新思维变通促进产业融合,有机硅与新兴产业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他对有机硅行业发展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强化产业链沟通。因终端应用场景差异大,通用型有机硅难满足特定需求,如电力硅橡胶更看重阻燃、电蚀等电气指标。发展“定制化”专用型产品需上下游深度协作,去年开展的“新型电力系统与有机硅”产业共链行动,正是为搭建沟通桥梁、提供适配产品。二是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有机硅耐候难降解却极具资源价值,Science近两年发文证实其生物、化学降解可行性。电力行业年均退役产品含数千吨有机硅,开展内生与跨界循环是固废资源化关键,行业应协同探索循环路径,开拓再生应用场景。同时,他呼吁有机硅行业更多从应用端需求出发,加强创新,提升竞争力,满足更高的材料要求。
与会专家表示,我国虽为全球有机硅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在高性能和特种有机硅材料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面对国际形势变化、供应链重塑和市场竞争加剧,应扬长避短、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业升级。
山东大学教授朱庆增表示,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更多有机硅专业人才,为行业创新提供智力支持。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生产运营副总监廖立也表示,行业需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建立自身优势和特色,直面新形势下有机硅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庄磊、研究员褚衍辉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可耐受3600℃极端高温氧化的新型高熵碳化物材料,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材料》。
6月18日,内蒙古大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临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协议书》,拟投资10亿元建设3000吨/年金属锂电池新材料项目。
近日,由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完成的“增强型聚乙烯中空纤维膜制备及应用研究”项目通过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近日,从贵州锂想时代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传来消息,随着公司电池级碳酸酯项目正式投产,锂想时代成为西南地区唯一一家已投产的生产电池级碳酸甲乙酯和电池级碳酸二乙酯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