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至27日,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的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工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来自全球28个国家及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近300项全球首发、200项中国首秀技术集中亮相,全面展示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最新成果,勾勒出工业发展的未来图景。
图为展会上展出的节卡机器人。(视觉中国 供图)
数实融合重塑工业核心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成为展会亮点。节卡机器人全球首发的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前,工作人员只需下达“搬运零部件”的指令,机器人便能自主规划路径、避开障碍完成操作。工作人员介绍说:“传统机器人需要海量样本训练,而它仅用100组数据、6小时就能掌握新任务。”
西门子中国展台将“数实融合”具象化呈现。“钻耀之心2.0”装置动态展示从现场控制到云端管理的全链路解决方案。其与中科摩通联合首发的新一代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装配设备同时亮相。据介绍,作为西门子生成式工业人工智能助手在中国市场的首个应用,该系统借助NX MCD虚拟仿真技术,让设计周期缩短30%;通过TIA博途选型工具,让采购成本降低10%;经AI辅助生成PLC代码后,现场调试周期再压缩30%,从设计到制造仅用时2个月,较行业常规提速1/3。
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体机床”则让“机器自主思考”成为现实。据公司技术人员王成瀚介绍,与市面上依赖于工程师经验的软件不同,这套智能体机床系统只需输入加工工件、刀具类型与精度要求,系统便能在“虚拟世界”中模拟成千上万次加工路径,自动生成最优方案。
柴孚机器人突破了工业机器人的负载极限。公司市场部公关经理曹家昊在一台轻松举起一辆轿车的大型机器人前说:“这是全球首款腕部额定负载达5吨的重载工业机器人,无论是整车举升、超大工装搬运,还是制造物流、建筑与采矿等极端工况,它都能轻松应对。”
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供给体系
在能源装备展区,“国和一号”核电装备、先进小堆浮式发电平台、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等成果集中亮相,构建起多元清洁的能源供给体系。
上海电气展台的绿色甲醇一体化全景沙盘前人头攒动,旁边的“秸秆的旅行”展示区通过动态模型,清晰呈现了玉米秸秆经气化、合成等工序转化为绿色甲醇的全过程。公司品牌经理介绍,位于吉林洮南的全球首个风电耦合生物质项目,采用纯氧加压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不仅解决了农林废弃物处理难题,更为航运业提供了可再生的绿色燃料。
“能源结构转型与工业体系升级正在协同推进。”上海电气负责人介绍,其展示的煤燃核、风光储、氢氨醇等七大业务板块,构建起“能源生产-工业应用-循环利用”的完整链条,为全球工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
中广核数字科技展出的“和睦系统”,作为我国首个自主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实现了从硬件设计到软件开发的全面自主可控,打破了美日企业的长期垄断。如今,这一核电站的“中国大脑”已应用于阳江、红沿河等多个核电项目,覆盖从第二代到第四代的核电技术,为清洁能源安全高效利用提供了核心支撑。
推动全产业链零碳转型
绿色低碳是本届工博会最鲜明的底色。首次重磅推出的“绿色低碳展”,打破了传统产业分类的壁垒,以“生态圈”的全新视角,深度解码零碳园区建设的“上海方案”。
施耐德电气以“了不起的未来工业”为主题,展示采油与炼化、精细化工与新材料等7大应用场景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活动现场,公司发布了多款工业自动化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5G+边缘计算”系列报告第三部《开放自动化赋能工厂智能化解决方案》。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表示:“在工业领域,我们聚焦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需求,以覆盖全价值链的数智化能力支持工业转型升级,助力‘中国智造’进一步提质增效。”
在数智赋能方面,展区演示了“能碳数据治理服务平台”,实现跨层级、跨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安悦节能(上汽集团)的ANYO-iEMS能碳智控平台利用AI实现源荷联动与无人值守;易碳数科则提供精准的组织碳排放核算与产品碳足迹量化服务。
循环共生成为绿色转型的关键支撑。固(危)废年处置量6300万吨的宝武环科展示了强大的综合环境治理能力;绿色拆解率超95%的鑫广再生资源在报废机动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方面实践领先;英科实业打通了塑料循环再生全产业链;中器环科将餐厨废弃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因士科技利用工业固废制备高性能建材,实现降碳75%以上……这些实践共同描绘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的产业共生图景。
近日,工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到,要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要促...
10月8日,上海氢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氢锐)宣布,其获得欧盟CE认证的兆瓦级质子交换膜(PEM)制氢设备发往南非国家电力公司ESKOM项目,这也是中国制造的兆瓦级PEM制氢装备首次出海。
10月13日,以“工程塑造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暨全球工程大会在上海开幕。会上发布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工程)》评选的“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