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工程)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水海管铺设智能监测装备“海卫”系统完成海试,其高耐波无人船、水下自主机器人、光通信等多项关键技术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标志着项目进度取得关键突破。系统采用国际原创的“无人船+水下自主遥控机器人+中继器+光通信”深水海管铺设智能监测技术,对推动我国深水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化无人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底管道被称为“海上能源生命线”,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核心基础设施。在深水海管铺设作业中,海底管道初始部位与海床接触的位置被称为着泥点,其运动状态直接影响管道结构完整性和安全性。因此,着泥点监测是整个作业的关键环节之一,发挥着精确定位海管位置和检测海管屈曲的重要作用,为安全高效铺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据海油工程“深水海管铺设智能监测系统”项目负责人魏佳广介绍,“海卫”系统作为中国海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由无人船、水下自主遥控机器人、中继器和光通信设备组成,设计作业水深可达1500米。其中,国内首艘深水铺管监控用18米级无人船“守护者”,作为水面基站,为水下中继器和光通信提供能源和控制信号。国内首个自主研发1500米级深水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领航者”,抗流能力3节、续航能力可达10天,可自主识别并跟踪高清晰度着泥点,通过水下无线光通信,无缝传输至指挥中心。
传统铺管作业水深超过200米时,需依赖多功能支持船释放遥控水下机器人进行着泥点监测,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船舶交叉作业风险,还大幅提高了海管铺设成本。对此,海油工程组建“深水海管铺设智能监测系统”科研项目组,联合国内科研院所及企业,开展深水海管铺设智能监测系统技术攻关。项目历时5年时间,攻克无人船、水下自主遥控机器人、中继器、光通信等多项技术难题,实现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制,并形成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该系统关键核心部件经受多次耐高压测试,海管着泥点识别正确率高达95%,为我国海洋工程智能化、装备国产化提供有力借鉴。
海油工程表示,下一步,将根据近岸联调、海试数据及问题项,优化完善监测系统,不断迭代拓展产品功能,为后续装备投入工程化示范应用奠定坚实基础。(中国化工报曲照贵)
为扎实推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一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作风建设持续向好,宁东科创公司党支部通过“四步曲”推动学习教育有序有效开展。 理论武装强....
“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人才优势就是发展优势。”黑龙江博航染料化工有限公司持续探索推进用人体制改革,在绥化、安达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加大技术人才引进和人才交流培养力度,全面打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
日前,从黑龙江吉地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精细化工学院”传来喜讯,该公司生产一线135名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通过生产技能培训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100%,这是该学院深入推进“全员提素、人才强企”工作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进一步提升全员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5月21日下午,河南开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组织开展火灾警示宣传教育月专题培训,现场约90余人参加培训。
“急救等得起吗?当意外突发时,抓住心脏急救的‘黄金四分钟’,就是抓住生命最后的机会……”5月22日,一场特殊的“生命必修课”在东北销售公司举办。50名员工在严格培训和考核后获颁红十字救护员证书,至此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