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艾瑞咨询发布《2025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对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市场、供给市场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与机会。报告认为,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市场规模在2025年预计将达1.76万亿元。
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市场规模达到1.55万亿元,市场服务呈现划分体系更加清晰、产品更加丰富、解决方案更加系统化、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探索逐渐深入等特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市场规模在2025年预计将达1.76万亿元,并在未来5年维持14%左右的增速。
具体来看,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是维持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在2025年、2027年、2030年等几个重要节点都有相对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促使业内规上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积极转型。技术进步方面,供给市场经过几年的服务积累,其产品和解决方案走向细化和体系化的同时,对需求端痛点的满足更加精准。此外,大模型的出现赋予了老场景新活力,也撬动了新场景需求的释放。市场需求方面,需求端企业既要满足上下游供应链的协同要求,更要守住自身数据资产,并发挥其价值优势,这促使企业主动寻求转型。
据了解,与我国经济区域具有地域特色一样,制造业转型也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从制造业法人单位数、制造业规上单位数、产业集群分布及中小企业试点城市分布等指标来看,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既是我国制造业大省,也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较为积极的省份。
从需求市场看,生产相关改造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方向。聚焦到细分场景看,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实现企业/工厂系统层核心节点的数字化是当前重点:工艺、产线设计及验证、生产管理、协同作业、质检、仓储物流、集成优化等是制造业企业经营管理核心模块的核心场景,也是近两年数字化转型较为聚焦的场景。二是利用数据资产实现业务层、管理层的优化将是未来潜力场景。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企业数据资产得到有效积累与打通,利用数据实现场景优化管理的占比有望提升。三是工业大模型深入应用成熟后,将能提升核心场景的管理和优化效率。
日前,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广东华欣材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欣材创)联合发布全球首台20L级等离子高能球磨设备。该设备可应用于新材料的中试研发和小批量生产,推动我国高端新材料研发。
“证书不仅是对专业能力的官方认可,更让我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职业规划有了明确方向。未来我将继续深耕技术,助力行业创新。”近日,南开大学2024届本科生李欣在天津南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拿到了编号为001的人...
4月28日至29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峰会设置开幕式、主论坛、20余个分论坛以及数字中国创新大赛等特色活动,发布70余项成果,全面呈现我国在数字技术创新、人工智能应用、数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