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大会期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2024年度环境、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ESG)评价报告》(下称《报告》)发布,首次从“ESG 披露质量”与“ESG 实践绩效”两个维度进行评价,全面反映了行业ESG发展的新动态。
《报告》指出,在国内外ESG监管持续强化、标准体系加速整合的背景下,行业呈现出积极进步与深层问题并存的复杂局面,迈向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仍任重道远。
披露质量:数量近半,代表行业突出
《报告》以2025年7月31日前发布ESG相关报告的266家企业为研究对象,以《石化化工企业社会环境治理(ESG)披露评价规范》为评价依据,从“ESG披露”维度,综合分析石油和化工企业ESG信息报告的完整性、规范性与透明度。
从数量上看,披露数量持续上涨,占比接近1/2。2024年沪深京股市上市公司中,石化、化工企业总计563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责任报告以及企业公民报告等有效样本企业266家,占所有上市石化、化工公司数量的47.25%,较去年上涨7.80%。从质量上看,石化、化工企业披露的ESG报告平均得分为57.02分,较去年增加19分,虽然大部分石化、化工企业的ESG报告水平仍处于发展和追赶阶段,但披露质量显著提升。
从细分行业来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披露率最高,为87.5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披露数量最多,披露率为49.59%。《报告》指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多为国家重点管控行业,在石化化工行业中的ESG披露表现较为突出。以上行业不仅平均得分较高,在行业整体表现较弱的方面仍有突出表现。比如,在“环境保护税及保险”“环境权益交易”“储运安全”“供应链安全”“处罚”“非正常工况污染控制”“其他污染物”等指标上,尽管整体表现欠佳,但以上行业仍处于领先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对一级指标的披露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16个一级指标的平均得分率均跨越40%的门槛。其中“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以73.23%的得分率稳居高位,说明在绿色低碳转型和“卡脖子”技术攻关的双重驱动下,石化企业已将研发创新视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安全管理”指标得分率达到57.01%,反映出行业对生产安全、工艺安全和产品安全的管理与披露给予了空前重视,安全管控体系日趋严密。“清洁生产与绿色运营”的披露有待深化,这表明企业在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融入绿色理念的实践透明度不足。
绩效表现:治理最佳,环境薄弱
《报告》基于WindESG评级体系,对266家评价对象的ESG绩效表现进行了分析,主要聚焦于企业在环境、社会、治理三大领域的关键议题所取得的实质性成果和产生的影响。
根据《报告》,石化、化工企业综合得分均值为7.16分,较上一年提升0.75分,整体ESG绩效显著改善。报告还指出,ESG绩效表现有3个特点。一是企业市值越大,ESG绩效表现越优。从不同市值区间来看,企业综合得分整体呈现随市值上升而提高的趋势。二是国有企业引领整体绩效,得分均值为7.25分,表现领先于其他类型企业。三是化工子行业表现均衡,石化行业仍有提升空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综合得分均值为7.18分,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综合得分均值为7.16分,化学纤维制造业得分均值同样为7.18分,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企业得分均值为6.88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7家企业得分均值为7.01分。
在重要指标绩效表现方面,治理维度表现最佳,环境维度相对薄弱。总体来看,各细分行业在治理维度上的表现最为突出,平均得分为6.67分;社会维度次之,平均得分为6.11分;环境维度得分最低,平均仅为5.20分,与社会和治理维度存在较大差距。从各行业具体情况看,环境维度方面,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表现最佳,得分为5.46分;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得分最低,仅为4.79分。社会维度方面,化学纤维制造业得分最高,为6.42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得分最低,仅为5.74分。治理维度方面,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表现最优,得分为6.98分;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得分相对较低,为6.19分。
未来展望:从“有无”向“优劣”迈进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行业ESG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挑战仍存。
一是披露质量不均衡,“形神分离”问题突出。当前披露内容普遍存在“重战略轻实操、重定性轻定量”的倾向,关键绩效指标、负面信息、延伸责任(如供应链安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披露严重不足。
二是绩效表现不协调,环境维度明显滞后。相较于治理和社会维度,企业在温室气体排放、废弃物管理、资源消耗等环境关键绩效指标上表现薄弱,反映出绿色转型的实际成效尚不稳固,减排降碳、污染治理的任务依然艰巨。
三是管理实践不系统,全过程责任意识有待加强。企业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中普遍存在“重预防、轻善后”“重内部、轻外部”的现象,对供应链、储运安全、非正常工况控制等环节关注不足,尚未形成覆盖全链条的ESG治理格局。
据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和行业引领作用,推动行业ESG从“有无”向“优劣”、从“披露”向“绩效”的全面跃升。重点开展强化标准引领,推动披露由“量”转“质”;聚焦环境短板,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深化全过程治理,筑牢责任链条;发挥标杆作用,促进行业协同共进等工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行动,持续提升ESG治理能力。
在11月11日中国氧健康促进委员会(下称氧促会)成立大会上,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氧健康促进委员会秘书长洑春干指出,随着老年人口增多,健康养老产业规模式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要...
近日,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研发的《高含硫气田采出水减污降耗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24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这项历时十余年的技术攻关成果,成功攻克了采出水高效处理及资源化回用难题,...
近日,应急管理部公告发布强制性安全标准《化工企业可燃液体常压储罐区安全管理规范》(AQ3063-2025)(下称《管理规范》),自2026年4月30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