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枢纽,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区位与油气资源禀赋,成为连接东亚与欧洲能源化工产业链的关键节点。该区域2.26亿人口形成的消费基础,叠加全球能源格局重构下的产业升级需求,为石化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此同时,欧美企业在俄市场的战略收缩,为具备技术积淀与产业链优势的中国石油石化专利商创造了历史性机遇。笔者深度解析区域市场现状、核心特征及跨境技术许可风险,构建适配的风险防控体系,为中国企业稳健布局提供战略参考。

本文刊登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11月刊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大约6%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和最大的天然气储量,其已探明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4.38%,开采量占世界的18%。近几年由于受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持续、欧美制裁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导致需求下降,俄罗斯石油不断减产。据俄罗斯能源部数据,俄罗斯原油产量从2022年的5.35亿吨减少到2024年的5.16亿吨;天然气产量在2021年达到历史最高值7623亿立方米,随后也快速下降。
俄罗斯共有油气开采企业250多家,80家属于上下游一体化企业。相比较炼油工业,俄罗斯石化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在GDP中的占比仅为1.5%。乙烯产能约为500万吨/年,在世界占比仅3%。俄罗斯咨询公司Kept(前身为俄罗斯毕马威)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俄罗斯基础聚合物产能增长了2.5倍,达540万吨。俄罗斯大部分炼化装置为前苏联时期建造,装置规模小、工艺技术水平落后、高端产品稀缺,除沥青生产、延迟焦化和合成橡胶(如丁基橡胶)技术较先进外,整体石化技术,如乙烯、聚烯烃、有机化工等,相比国际先进水平整体落后20年。特别是乙烯工业发展明显滞后,近年虽然建设了几套百万吨级乙烯装置,但与其强大原材料供应能力相比,仍然差距明显。鉴于俄罗斯拥有丰富而廉价的石化工业原料,俄罗斯石化行业发展潜力很大。
为振兴石化行业,俄罗斯政府批准了《俄罗斯联邦2030年前石油天然气化工发展规划》(下称《油气化工规划2030》)。规划指出,到2030年要克服俄罗斯与世界领先石油化工国家的差距,提高俄罗斯企业的竞争力,降低非生产性开支、提高生产率,推动企业创新与现代化,通过建立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打造俄罗斯新的区域增长点。根据各地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技术优势、专业化传统等,俄政府规划了六大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包括:西西伯利亚、伏尔加河流域、里海、东西伯利亚、西北和远东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烯烃(乙烯、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化肥,以及天然气化工产品。俄政府还制定了税收优惠、财政支持,以及基础设施等政策,支持其发展。
由于天然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俄罗斯在建的大型有机化工项目主要原料几乎都采用气体,如:西西伯利亚化工项目规模为150万吨/年轻烃,AGCC项目为150万吨/年乙烷+70万吨/年LPG,波罗的海天然气化工项目为400万吨/年乙烷+220万吨/年LPG等。
哈萨克斯坦
石油工业是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截至2025年底,哈国油气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约为140亿吨,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约为3.8万亿立方米。

▲ 图为哈萨克斯坦石油化工一体化(IPCI)项目
虽然油气资源丰富,但哈国石油和天然气化工业发展缓慢。哈国共有3座炼油厂和1座沥青厂,其中阿特劳炼油厂(包括100万吨/年连续催化重整装置和50万吨/年芳烃生产装置)和巴夫洛达尔炼油厂是哈国油独资炼厂,齐姆肯特炼厂是哈国油和中石油合资企业,位于西部里海边上阿克套市的里海沥青厂是哈国油和中信集团的合资企业。此外,还有阿特劳地区卡拉巴丹市石油化工一体化(IPCI)项目,包括50万吨/年丙烷脱氢(PDH)和聚丙烯(PP)装置。在建项目有Silleno石化综合体项目,包括127万吨/年乙烷裂解和120万吨/年聚乙烯等装置。此外,2025年6月16日,中国化学国际公司联合东华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天然气公司科研院正式签署《哈萨克斯坦煤制气项目合作协议》,这是哈萨克斯坦首个煤制气项目。
乌兹别克斯坦
作为新兴市场,乌兹别克斯坦的优势在于其不断增加的人口带来的内需增长,以及位于中亚腹地辐射周边市场的区位优势。一方面,由于本国石油开采接近枯竭,独立后乌兹别克斯坦炼油行业几乎没有发展。
另一方面,乌兹别克斯坦是仅次于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的中亚第三大天然气资源国,地质储量达1.8万亿立方米,建设了多个天然气化工项目,如:舒尔坦天然气化工综合体、乌斯秋尔特天然气化工厂等,极大满足了国内对基础化工品的需求。未来,随着进口天然气的增加,乌国将更加注重发展天然气化工,专门制定了《2019—2030年化工行业发展规划》,重点实施一批天然气化工项目,包括天然气制聚合物、天然气合成油、天然气制甲醇、化肥等。生产工业和日常消费领域需要的各类化工品,并出口周边国家市场。
新能源是乌国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热点,日照充足,发展光伏、氢能是非常重要的能源补充方案。
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土库曼斯坦经济结构极为单一,严重依赖天然气出口,国家人口少,对油品、化工品的消费都有限。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因受国内资源禀赋,以及自然条件匮乏等因素的限制,国内基本没有石油化工产业所需油气产品均靠进口。
基于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先天条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石化市场特点表现为:气体原料为主,乙烯装置大型化趋势明显,产品线短,主要集中在聚烯烃、橡胶和天然气化工(甲醇)等,而且产品出口导向型明显,并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减少进口。
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结合自身煤炭资源储备丰富的特点,也在重点规划发展煤化工项目,如煤制甲醇、天然气制甲醇,并由甲醇为原料向下游延伸,逐步发展烯烃、聚烯烃、PVC、基础有机化工等下游产业。
值得关注的是,中亚国家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一些富含油气地区生态环境更新恢复能力较差,受破坏后难以修复,由此提高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哈萨克斯坦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承诺至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无条件减少15%,或者在国际支持和金融帮助下减少25%;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乌兹别克斯坦日照丰富,在规划新建石化或天然气化工项目时,也会明确使用新能源、新技术替代传统生产工艺,如使用太阳能发电经电解水制氢替代传统的制氢工艺。
此外,俄罗斯和中亚各国的石油化工产业规模小,技术落后,设备老化,为提升自身经济性,已有产业也亟需进行装置升级改造和转型。综上这些因素,都为中国石油石化专利商提供了广泛的市场合作空间。
中国石油石化公司经过几十年发展,开发出全系列石油炼制技术和主要化工技术,如蒸汽裂解、芳烃和煤化工/甲醇制烯烃(MTO)、天然气制乙炔、聚烯烃、环氧丙烷生产技术,以及各类环保技术等。针对俄罗斯和中亚石化技术市场的需求,开展跨境技术许可业务,可以绕开关税壁垒实现产能输出。企业创收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风险识别和防控。
其一,在技术方面,俄罗斯和中亚市场虽然化工行业整体水平落后,起步较晚,但大型石化公司国际化水平高,由于市场开放度高,与全世界各国先进石化技术专利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在发展石化行业过程中一直紧跟国际先进水平。由此也对中国石油石化专利商参与相关项目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包括技术先进性、稳定性、节能环保、知识产权独立性等方面。
其二,在商业习惯方面,商业环境、法律法规的透明度和效率对中国石油石化公司是一大考验。中亚五国大多属于突厥语族国家,这些国家通行俄语和本国语言(属突厥语系),文化和中国差异明显。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会影响技术的有效传授和沟通效率。
其三,在商务方面,风险主要表现在汇率风险、国际结算风险等合同执行相关方面。俄罗斯、中亚公司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都设置有明确的控制点,对专利商影响最大的是“最终投资决策(Final Investment Decision)”。如果项目最终投资决策未获股东批准,则项目终止。为此,俄罗斯和中亚公司在与专利商开展技术许可谈判过程中,会要求“投资决策如未获通过,则技术许可合同提前终止”。由此将给专利商带来一定的商务风险,如合同款不能全部收回等。此外,由于汇率波动,会导致中国公司在结汇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结汇损失。而由于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针对个别国家的限制,也会导致支付渠道受阻,增加项目商务风险和执行难度。
其四,在制裁方面,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美公司退出了俄罗斯市场,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真空。这为中国、土耳其、印度等国公司创造了历史性的替代机遇。中国成熟的炼化技术和装备在性价比、交付能力和不附带政治条件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但欧美国家全面升级对俄制裁,虽然民用化工领域未被列入制裁范围,但鉴于技术许可业务的特殊性,如合同执行周期较长,与俄罗斯在相关领域合作的专利商依然面临着较高的次级制裁风险。
为助力中国石油石化专利商在俄罗斯与中亚市场规避风险、顺利开展业务,现制定以下风险控制策略:
其一,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策略。基于知识产权法律的地域性:技术在一国受保护,不代表在另一国也自动受保护。中国石油石化专利商应在目标国提前开展专利布局,确保知识产权得到保护。同时,还要确保己方技术在被许可方所在国拥有有效的知识产权,即提前在目标国前开展知识产权自由运作权分析(Freedom to Operation)。
其二,技术成熟度风险防控策略。中国专利商应选择经济技术指标先进,有成熟业绩的石化技术参与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市场竞争。此外,中亚国家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水资源稀缺,而石化项目大多“近水近人”,中国专利商尤其应选择具有节能环保、低碳减排等优势的技术,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针对性能保证、装置整改等与技术成熟度密切相关的风险,专利商应与被许可方约定明确的赔偿责任上限,以避免发生高额赔偿或无限赔偿责任。
其三,商务风险防控策略。在项目开展之前,应对被许可方及其所在国开展尽职调查,充分了解被许可方的资信情况和所在国的法律环境。中国专利商尽量以“技术+工程设计+催化剂”的模式,通过与工程公司的合作,为俄罗斯和中亚业主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中国企业之间的合作,降低商务风险和沟通成本。
为规避汇率风险,可优先考虑使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减少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汇率损失。针对结汇风险,许可方和被许可方可提前约定设置备选支付路径,从而避免合同后期变更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
针对俄罗斯和中亚公司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设置的投资决策(FID)环节,当投资决策未获通过而导致合同终止,后续合同款无法收回的风险,应综合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和竞争等因素,与被许可方约定在投资决策之前收取尽可能高的技术使用费。
其四,制裁风险防控策略。俄罗斯市场区别于中亚市场的一个特点是欧美国家的潜在次级制裁风险。对于中国专利商而言,欧美公司的退出带来了巨大的窗口性机遇,但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驾驭各种风险、提供有竞争力的整体解决方案、并深度融入本地化战略。有能力做好风险管理和本地化的企业,将有望在这一广阔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根据《关于被冻结资产人士所拥有的实体的修订指引》,SDN清单和行业制裁识别清单(SSI)适用“50%原则”,由受到SDN或SSI一个或多个主体单独或累计拥有所有权达50%或以上的任何实体自动被认定为SDN或SSI主体。金杜研究院发布《中国企业对俄业务发展各阶段风险识别与处置指引》指出,“50%原则”扩大了制裁的打击范围,对企业提出更高的合规要求,需准确识别交易对象的股权结构。在俄罗斯公司开展技术许可业务过程中,应制定防御性措施,要求俄罗斯公司及时分享其股权变化情况。
11月26日,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扬子石化—巴斯夫)在南京庆祝其成立25周年,各利益相关方和合作伙伴应邀出席,共忆发展历程,共话未来愿景。扬子石化—巴斯夫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石化和巴斯...
近日,中国化学工程十三化建在西班牙正式签署塞普萨圣罗克生物能源公司生物燃料项目,在欧洲高端清洁能源领域实现新突破,成为中国化学工程“一体两翼”海外战略、深化绿色产业布局的又一里程碑。该项目位于西班牙...
中化新网讯11月10-13日,2025年俄罗斯国际化工展览会(KHIMIA2025)在莫斯科TimiryazevCentre隆重举行。这一具有60年历史的行业盛会,将再次为全球化工企业搭建进入俄...
自2023年11月以来,针对海外石油工程项目“点多、线长、管控难度大”的安全工作难点,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工程创新性地启动境外安全巡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