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再生塑料 实现全面闭环——科思创工程塑料事业部全球总裁王丽谈可持续发展

  近日,科思创上海一体化基地的全球首条物理回收聚碳酸酯专用生产线投产,标志着科思创在实现循环经济目标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科思创工程塑料事业部全球总裁王丽表示,一系列战略项目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建成投产,进一步提升了科思创生产更多高回收含量聚碳酸酯的能力,满足亚洲市场对聚碳酸酯不断增长的需求。

  提升区域化供应网络

  科思创位于泰国的玛塔府基地完成多条生产线的脱瓶颈工程,标志着科思创增强亚太地区聚碳酸酯生产能力的计划已接近尾声。该计划包括近期在上海、广州以及印度大诺伊达基地增设的新生产线项目,共为科思创在亚太新增超过10万吨的聚碳酸酯年产能。

  王丽表示,就物理回收来说,目前科思创的投资主要聚焦中国及亚太市场。上海第一条专用物理回收线投产,广州和玛塔府生产线升级改造,最终实现产能进一步提升。她强调:“科思创仍会持续不断投资,但投资计划主要依据对未来市场的预期。目前,80%以上的业务集中在电子电气和汽车行业,投资要观察未来这些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科思创称,以目前的产能,公司有信心满足市场需求,至少能满足未来3至5年的市场需求。科思创上海一体化生产基地不但可以覆盖中国市场,而且可以支持其他地区。广州是一个纯粹的改性工厂,为当地提供更加本地化、更加灵活的定制化材料解决方案。作为世界级的泰国工厂也是一个一体化基地,与上海一体化基地实现互补。除泰国工厂外,印度的改性工厂主要满足印度本土需求。

  王丽表示,科思创的生产网络布局已经考虑到行业中长期发展的规划,以及可能发生的产业链转移趋势。目前来看,这种区域化供应网络非常合理,能够很好地满足下游市场的需求。

  PCR塑料需求增长亚洲最大

  今年上半年,科思创广州工厂实现用90%物理回收再生原材料生产聚碳酸酯的突破。现在,首条专用于生产物理回收聚碳酸酯的共混线在上海投产,年产能达2.5万吨。这些产品能实现传统高含量再生塑料较难实现的高饱和度色彩和白度,且较原生化石基产品可减少70%的碳排放。

  王丽指出:“在市场需求强劲的背景下,科思创在对消费后回收再生(PCR)聚碳酸酯开发方面取得的突破意义斐然。实现这一突破的关键在于严格筛选高品质PCR原料,并在共混生产过程中精准优化材料配方。”

  通过种种努力,科思创不仅提高了满足亚洲市场对聚碳酸酯不断增长需求的能力,还能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这些升级的生产线既可用于生产回收再生聚碳酸酯,也可生产传统原生聚碳酸酯。总之,这些战略项目的实现进一步提升了科思创生产更多高回收含量聚碳酸酯的能力。

  王丽说,目前,对PCR需求增长最快的是亚洲市场,而最大市场则在中国。最近10年,国内很多电子电气品牌发展非常快,为PCR塑料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市场体量大,又有非常健全完善的产业链布局,为化工产业实现循环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王丽认为,中国是最有潜力的市场,能够助力企业实现全面循环、快速发展。这就是为何科思创将全球第一条专用生产物理回收聚碳酸酯共混线放在中国。

  努力实现全面闭环

  谈到循环经济,王丽认为,循环经济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实现全面闭环,即原材料经过生产加工应用到汽车上,汽车完成生命周期后,所有用工程塑料制造的零部件全都回收,加工生产后再用到新的产品上,交付给客户。这样整个产业链完全打通,形成全面闭环。这是产业链下游头部企业最感兴趣、最急需的长期解决方案。当然,这需要全行业投入,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王丽表示,目前,一些汽车企业已经提出这样的需求。科思创在此方面作了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首先,科思创从车灯企业回收生产车灯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然后找到第三方粉碎、清洗、重新造粒,变成可以用的原材料,最后将这些原材料投入到专用生产线上,变成再生品出售给车灯企业,做成汽车零部件,形成闭环。

  王丽认为,面向未来,汽车生产商希望汽车里面越来越多的塑料部件能够实现这样的循环,但是不同部件塑料的物理回收具有各自的复杂性,尤其是经过改性工艺生产后的材料回收更具复杂性,科思创现在在做尝试。与此同时,科思创正积极开发聚碳酸酯的化学回收工艺,并已进入中试。如果化学回收能够实现商业化,就可以提高塑料材料的回收能力。“谁能将化学回收实现量产,谁就能够在市场赢得先机,成为未来行业的引领者。”她如是说。

相关推荐

RCEP实施三周年:石化贸易红利释放与挑战并存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国石化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

2025-03-31     中国化工报

海油工程卡塔尔RUYA项目首船海管启运

3月18日,由海油工程承揽的卡塔尔RUYA总包项目首船无缝海管完成涂敷,在珠海装船并启航运往卡塔尔最大油田——阿尔沙欣油田。此举标志着该项目正式由陆域预制阶段转入海上施工阶段。

2025-03-31     中国化工报

福建联合石化获ISCC PLUS认证

近日,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宣布,已通过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审核,成功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ISCCPLUS)证书。这一认证标志着该公司迈入国际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开启绿色发展新篇章...

2025-03-31     中国化工报

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数字技术为海外钻井安全筑屏障

​“中国石化在数字化钻井和安全管理方面不断突破,为双方15年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石。”3月10日,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钻井部经理阿里·达乌德在月度安全环保与员工福祉交流会上评价道。

2025-03-31     中国化工报

惠生工程签约土耳其绿色甲醇项目

3月19日,ITC-WasteFuel土耳其安卡拉绿色甲醇项目FEED合同签约仪式在惠生工程上海总部举行。

2025-03-31     中国化工报

潞安化机承制化工设备发往俄罗斯

近日,从潞安化机传来消息,由潞安化机承制的丙烷脱氢项目原料干燥器、洗油罐等8台设备启程发运俄罗斯。这是潞安化机出口俄罗斯市场的第二批设备,而第三批设备也在紧锣密鼓地生产中。

2025-03-31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