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中油电能热电一公司的“老兵们”在“安全生产月”用上了“新武器”。
“这是运行了30多年的老机组,手动阀门数量惊人,每次启停机,整整141个都要一个一个开关!值班员一套操作下来‘腿酸、肩疼、手抽筋’,现在这些电动助力器可解决大问题了。”运行部专工曹文明清晰记得一次紧急停机场景,一名老师傅因连续高强度操作累的手臂麻木,加上阀门卡涩,未能及时关闭到位,导致系统压力瞬间剧烈波动。“那几秒钟,真让人后背发凉!”那次惊险时刻,成了悬在大家心头的一记警钟。坐等大规模技改?远水解不了近渴。运行部下定决心,必须想出个办法,治好机组阀门的“关节炎”。
曹文明提出了一个想法:“可以为这些老阀门加个‘外挂’,让大家开闭阀门时不再‘龇牙咧嘴’。”技术改造的道路并非坦途,市场上找不到适配这些服役几十年、形态各异老阀门的现成产品,曹文明带着技术骨干试想着各种方案,“最初想得简单,直接把电动执行器怼上去,结果阀门纹丝不动。”资料拿来了一摞又一摞、试验反复了一次又一次、库房“淘宝”了一趟又一趟,有时候压根连门都不用关,因为大家来来回回找配件,开关门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杂物堆里的一个“废弃手枪钻”让曹文明灵光再次乍现,大家围着手枪钻回到了创新攻坚的主题:“安全实用,提速操作,省时省力。”于是大家对实验材料开始了无数次的拆解、组合、优化。终于,一款“量身定制”的电动助力器诞生了。
曹文明拿起一件成品,如获至宝:“这东西能牢牢‘咬’住不同型号的阀杆,手枪电机还能调节输出力度,既保证轻松驱动,又避免蛮力操作损伤阀门本体,防止引发泄漏等次生风险,光是这个力矩调节我们就花了两周时间,但是为了安全可靠,花再多的时间也值了。”为了验证装置的可靠性,曹文明和技术骨干们到高温蒸汽旁、潮湿角落、剧烈振动点等等恶劣环境反复测试,只为确保这“电动臂”在最严酷的条件下也能牢牢地“挺住”。
电动助力器在试用期间,效果立竿见影,曹文明亲自示范操作,过去需要两名壮汉合力才能转动的大型阀门,装上助力器后,阀门平稳旋开。他骄傲地说:“我一个人,轻松搞定!省时省力还安全。”“太实用了!启停机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累得直不起腰。”现场一位年轻运行员的感受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体力负担的显著减轻,将运行人员从“力不从心”的窘境中解放出来,把更多宝贵的精力投入到流程监控、参数分析和风险预判上。
“以前我们总觉得‘要我安全’,是被动的遵守。现在,和员工们一起主动用技术手段解决问题,追求安全、践行安全,实现了向‘我要安全’的转变。”专业负责人陈聪深有感触。“能看到和大伙琢磨出来的小东西派上用场,帮大家干活轻松点、安全点,心里敞亮多了。”曹文明欣慰的笑着。
为科学系统识别、评估与管理化工企业装置、设备老化风险,构建安全风险管控长效机制,近日应急管理部危化监管一司组织编制了《化工装置老化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下称《评估方法》),并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6月23日至27日,应急管理部执法工贸局监管二处处长李征同志带领5名专家,到福建省漳州市开展粉尘涉爆专家指导服务,组织召开工贸行业治本攻坚重点工作推进座谈会,并在福州、泉州市开展调研,推进福建省落实落...
中7月1日至4日,2025年危险化学品重点县地方专家(第二期)培训班在辽宁沈阳举办。来自山东、山西、河南等10个省份26个危化品重点县的200余名地方专家和应急管理部门人员参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