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全面打造本质安全型绿色低碳企业,延安石油化工厂不断夯实“小班组”管理,对安全生产最小工作单元班组下实功夫、做好文章,创新提炼出了“181”班组管理理念,使安全管理精细化、清单化、闭环化,逐步实现“大安全”格局。
所谓“181” ,“1”是指企业文化引领,即引导全员发扬埋头苦干、不怕困难的优良传统,传承“敬畏责任感恩自然”和“安全零容忍、责任全覆盖”的安全文化;“8”是指包含了全方位组织保障、全员化双重预防、数字化生产运行、“135”应急响应、“8+3”作业管控、“订单式”精准培训等内容的8项班组特色管理;另一个“1”是指最终实现安全零事故、生产零伤害、环保零污染这个目标。
“在应急响应方面,班组人员力求效率,严格按照‘135’应急响应原则进行,这是班组管理中的一大特色。”该厂安全总监杨利平介绍,该厂聚焦实战,全面提升员工应急能力,全员参与“12+4+2”三级演练,面临紧急情况,做出1分钟内应急响应,及时采取能量隔离、切断物料等关键操作;3分钟内班长研判下达指令,班组初期处置,退守稳态操作;5分钟内消气防联动、协同作战、应急处置,由最小单元的班组筑牢装置安全平稳运行第一道防线。
目前,在该厂举办的氯气泄漏事故演练、雷雨天气晃电演练、卸油台泄漏等应急演练中,“135”应急响应原则已成为检验企业员工演练是否合格的考核指标,更是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
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危险作业现场的“老大难”问题该如何破解?该厂班组“181”管理理念中的“8+3”作业管控,实现了将危险作业全面升级管控,多方位增强监督实效。在《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2022)八项特殊作业基础上,该厂将“设备检修、油气装卸、油品储罐切水”纳入特殊作业管理,形成“8+3”特殊作业规程。
“我们将每周三、周四确定为‘固定动火日’,还严格执行受限空间三级管控、特殊时段五人监护、作业区域硬围挡、监护人员黄马甲、作业前三交底、票证公示、证件公示、持证办票、特级动火及受限空间作业全程视频化等规定,全面提升特殊作业管控能力。”杨利平说。
通过 “181”班组管理,该厂层层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发挥了保障作用,推动企业形成“大安全”格局。
近日,笔者在学习《过程安全文件编制指南》一书时,看到了一起液氯气化器出现故障处置不当的案例。一家企业使用的液氯气化器循环冷却系统,在循环水一侧设置有pH值检测报警,目的是当pH值出现低报警时,提示管束...
近日,潞安化工集团寿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围绕《山西省防范化工安全风险十条硬措施》开展对标学习,聚焦风险源头、自动化管控、设备安全等关键环节深研细悟,为2026年1月新规正式实施筑牢安全基...
11月11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周心怀在广东石化产品码头调研时,对盐雾防腐工作特别关注。这一关切直指核心——地处南海之滨的广东石化,面临高盐高湿、台风频繁、日照强烈的严酷考验。
连日来,兰州石化公司机电仪运维中心机修四部基层班组锚定全年安全生产奋斗目标,发扬“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三位一体”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多措并举牢牢把握生产经营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