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同时废止。
《预案》适用于党中央、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工作,指导全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其中,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生产经营单位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交通运输、海上溢油、公共设施和设备、核事故,火灾和生态环境等。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4级。
《预案》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协调指导本领域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承担相关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综合协调工作。其中,公安部负责协调处置社会安全类重大突发事件;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应急管理部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生态环境部负责协调处置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央网信办负责协调处理网络安全、网络数据安全与信息安全类突发事件。
《预案》要求,坚持从源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应当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将安全风险防范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按规定组织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传染病疫情、生物安全风险等进行调查、评估、登记,加强风险早期识别和信息报告、通报。各地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公共安全形势分析,必要时向社会通报。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实行中央、地方分级指挥和队伍专业指挥相结合的指挥机制。必要时,由国家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者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新成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协调应对工作。
《预案》特别指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综合性常备骨干力量,应当加强力量体系建设管理。各部门和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和实际需要,依托现有资源,加强本行业领域专业应急力量建设。
同时,加强突发事件应对管理科技支撑,注重将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和新药品等应用于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健全自上而下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推进立体化监测预警网络、大数据支撑、智慧应急、应急预案等数字化能力建设,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值守、信息报送、视频会商、辅助决策、指挥协调、资源调用、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等功能。
中化新网讯4月25日,应急管理部危险化学品重点县2025年专家指导服务反馈会在碳谷绿湾园区召开。应急管理部危化一司医药化工处处长韩玉鑫,危化一司辛一男,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危化处副处长黄文貌,金山区应...
4月25日,吉化仓储中心联合消防支队、质量检测中心等兄弟单位,在中部供应站烷基铝库区开展“危险化学品泄漏着火”专项应急演练,提升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同时也检验了应急预案实效。演练涵盖通信、抢....
4月22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通知确定,今年6月为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6月...
4月9日,中韩石化动力部热电装置直流屏突发告警,智能监测系统立即触发三级预警。中韩石化设备运维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迅速联动,30分钟内精准锁定直流系统绝缘波动问题,并快速消缺,成功避免锅炉停炉...